为您提供:山东莱芜莱城区鹏泉街道小故事社区鲜花店
小故事社区鲜花店,小故事社区网上花店,专注于小故事社区鲜花速递服务商,服务于小故事社区鲜花预订,小故事社区订花送花,花店18载用心经营,价格好、优惠多、以质量求生存,每一束花的质量都严格把关,1~2小时免费送花上门.目前鲜花可送达全国各地,包括各城市街道、各小区、酒店、医院、学校、工厂、写字楼、农村等地。
小故事社区鲜花店服务项目:提供网上订花送花、鲜花、蛋糕、花篮、花圈、果篮,公仔,巧克力,绿植,会议用花,展会用花,节日用花等订购,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,我们会安排小故事社区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,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。为保证客户的利益,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,多谢!
配送范围:
订货流程:
浏览商品→点击购买→注册或直接购买→填写订单→选择支付方式--成功提交→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
注意事项:
1、小故事社区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(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),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,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。
2、正常配送时间为:8:30—21:00(乡镇晚上不配送),17: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!
3、每张订单的确认、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,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。
4、小故事社区市区免费送货上门,小故事社区乡镇需加收路费(30-80元)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,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
您现在的位置:
山东 >
莱芜 >
莱城区 >
鹏泉街道 >
小故事社区
配送范围:
热卖鲜花
新品蛋糕
精品花篮
精品花圈
小故事村位于莱芜市政府东约3公里,205国道南侧,原山路南首,孝义河东大街横贯东西与原山路交会,莱芜八景之一的汶河从村前流过。东靠大故事,西邻程故事,隔南岭与站里、官厂村相望。全村133户,人口459人,土地面积752.7亩。
小故事原名西庄、尚故事。民国二十四年《续修莱芜县志》记载:“故事乡•尚家小故事”。尚氏始祖原籍河北枣强,明初迁山东诸城,洪武二年迁于莱芜大故事,时称故事庄。16世纪中叶,尚氏十世祖尚继周生有六子,因人口众多,兄弟六人分工经营,有经商务农者、有种桑养蚕者,兄弟中尚自勉排行老六,分工在村西种菜。为方便蔬菜管理,遂在菜园中建房居住,繁衍生息。过去莱芜市场上流传着几句顺口溜:“石家庄的筐,程故事的姜,不如尚故事的青菜香。”小故事村的种菜传统延续至今。
从尚氏祖谱中,可以明确看出,尚姓迁居外村者,祖谱都有注释,唯有小故事没有任何注解,可见当时没有把此村当作外村。随着人口的增长,村庄加大,为区别于程、孙故事,才称为尚故事。直到解放后,本村从军者及外地亲友写信,地址仍写“莱芜县城关镇尚故事村”。在1988年所编的莱芜市志上,本村所存的“福寿石”拓片,注明地址是尚故事村尚宪禹家,可见尚故事村名在当时是在册的。人民公社初期,作为自然村,划归矿山公社大故事大队第五生产队,1959年划为行政村后,对应大故事,故名小故事。“文革”初期,改村名之风盛行,遂改为新华大队,“文革”中期恢复原名小故事.
现在,站在塔子岭上俯视孝义河,河堰石砌如壁,绿水清清,碧波荡漾,山水一体,一桥飞架南北,每逢节假日,垂钓游玩者若市。两岸垂柳如画,条条道路宽畅通顺,堪与江南水乡媲美,真是投资开发的好地方。
村中央南北大街东侧,原坐落着一座关帝庙。庙宇坐北朝南,青砖砌墙,碧瓦盖顶,飞檐挑脊,端庄玲珑。庙门南三米处建有影壁一座,上面题字一幅:“英雄三国无双士,正气千秋第一人”。庙宇前檐垂珠帘龙,门上有对联曰:“青灯青史青帝,龙兄龙弟龙师”,横披:“武圣关帝”。庙堂内关帝居中端坐,周仓、关平两边站立,威武肃穆。周围粉墙画有壁画,介绍关帝生平。东墙画“桃园结义”,北墙画“三英战吕布”,西墙画“挂印封金”,南墙画“夜走麦城”,画技高超,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,实乃珍品。庙门东有石碑二块,记载修建年月、主持人、捐款人、工匠及画工名单,字体道劲,出自名人。每逢初一十五,十里八乡村民前来朝拜,祈求平安,香火旺盛。“文革”期间大破“四旧”,关帝庙也难逃厄运,可叹百年历史古迹,毁于一旦,现今踪迹无存。
在漫长的发展史上,祖祖辈辈的小故事人就崇尚文明和先进文化、,五代至宋朝的道家宗师、华山之主陈抟老祖手书的“福”、“寿”石在本村就有收藏,此为两块青石,各高1.3米,宽l米,厚0. 08米,一块写“福”字,一块写“寿”字,据说山东有“福寿”二字,山西有“康宁”二字,俱为陈抟手书,乃稀世珍品,现存于本村尚宪禹家。
此拓片来源于汶阳,属大汶口文化。17世纪中叶,尚氏十三世祖尚宜瑚,字重华,例赠登仕郎,将拓片以资购之,珍藏于家中。宜瑚享年86岁,临终遗嘱:“福寿”二字是稀世珍宝,可避水火,百邪不侵,子孙后代要好好珍惜,慎重收藏,万万不可毁坏。其后人遵其志,至今敬存完好。
在村东南侧,当时莱芜至青岛的大道南边,立着一块清代所设的上马石。石用石灰岩制成,长1.19米,高1.10米,厚0.38米,分三级到顶,是莱芜最大的上马石。清康熙年间,尚氏十世祖尚廷瑞,字玉麟,好施财恤物,创殿修桥。每遇天灾-,荒年欠收,众乡亲食不果腹之时,尽遣家中钱粮,解民众于水火。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修建西关百子殿,城东铁牛桥,所用资金物资皆为尚廷瑞支付,在当地人民心中威望极高。为表彰其功德,县衙立此上马石,七品以下-经过此处,必须下马。因“上”与“尚”谐音,尚姓人希望家族兴旺发达,繁荣永兴,非常珍惜此石,至今保存完好。
清嘉庆年间.村中有一著名的刀笔先生,姓尚名曰福。此人精通大清律,每逢穷人与富人发生纠纷之时,总是尽力替穷人开脱。有一年冬天,一牧羊人因管理不善,致使羊吃了财主的麦苗。财主气极败坏,即找尚曰福写状纸告到知县衙门。状纸写道:“羊吃麦苗,四蹄蹬刨。一口一墩,连根带苗。,”县官见状纸写得明白,即命衙役带牧羊人上堂。牧羊人得知消息,非常惊慌,遂找尚曰福写答辩状,牧羊人上堂递上状纸。县官见状纸写道:“三九寒天,地冻如砖。钢镬不入,羊嘴怎餐?”县官遂判牧羊人无罪。其美德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。
长期以来,尚氏家族团结一心。非但本族和睦相处,且与邻村关系融洽,民风极为淳朴。在村子西部,有一栋二层小楼,三开间长10米,宽5米,地坪至檐口高6米,起脊1.6米,墙厚0.5米,外部用青砖砌成,内用土坯砌成,古称“里生外熟”。屋面用麦秸做成,门槛写有“草庐”二字,楼梯及楼板用木料做成,结构合理,做工精细,是清乾隆年间程进士为避暑休闲而建。程进士家居程故事,工作之余来此休闲居往。尚氏十一世祖尚宗箕,字斗南,八品职衔,与程进士私交甚厚,两人常在草庐共读诗书,切磋文墨,互相钦佩。程进士暮年行动不便,将草庐赠于尚斗南,以示友谊长存。此草庐经几番修缮,至今保存完好,现由尚斗南后人居住。两村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。
在源远历史长河中,小故事也是一方名人辈出之地。从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,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本村热血青年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积极工作,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1943年,本村就有党的活动。尚庆积、尚宪禹是党发展的第一批党员。在他们的积极影响下,1945年,尚庆考、尚宪忠、孙惠玉又加入到党组织中,1950年小故事村正式建立党支部,从部队转业回村的尚曰莲任书记,尚庆积任组织委员,尚曰奎任宣传委员。抗日战争时期尚曰萱、尚宪新两人奔赴抗日前线,积极抗战,其中尚曰萱在战斗中壮烈牺牲。1945年春,尚庆花参加革命,随华东野战军南下,解放后任浙江金华市-首任局长,现已离休。1945年秋,尚宪博、尚宪良先后参军。尚宪博牺牲于著名的南麻战役。时任排长的尚宪良在济南战役中牺牲。1947年冬,尚曰莲、尚宪忠、尚宪武、尚宪柳又相继参加革命,解放后尚曰莲任本村党支部书记,尚宪忠任济南历下区-部长,尚宪武曾任泰安专署-秘书科长,后离休于泰安国际旅行社(后改名御座宾馆)。尚宪柳参军后编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警卫排,转业后任莱芜县检察院检察长,1972年病故:1949年,尚曰蒿在尚宪武引荐下,到当时设在口镇的莱芜县-参加工作,给首任局长刘浩民作勤务兵。他工作勤勤恳恳、任劳任怨,进步很快。1968年,时任县-侦探股长的他服从分配,到莱芜硫酸厂任保卫科长:,1989年患癌症,他仍坚持工作,直到生命最后一刻。
建国后,小故事人又积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。1950年尚庆积、尚宪新率先在本村成立互助组,1954年成立初级社,I957年底成立高级社,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,小故事村划归矿山人民公社大故事大队第五生产队,1959年划为行政村。
1965年小故事成为城东第一个用电村,打真空密封井2眼,修渠道800米,本村70%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。1976年打了直径3米的大口机井,扩大了水浇地面积,建起了本村第一个工副业焦厂,工值比往年提高了3倍。
1982年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,1983年建起了社会福利化工厂,壮大集体经济,1991年成立了小故事建筑公司、砂场,建起了加油站,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1995年垦荒造田,扩大耕地面积80亩。
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百姓关心的已不止衣食住行,美化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。小故事人审时度势,1988年调出良田30亩,建起了当时全市最大的凤城花卉市场,十几个温室大棚集产、供、销为一体,每年产值上百万元,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又美化了环境,为莱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改革开放后,小故事的优势才得以充分展示。世代蔬菜产销造就了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,从20世纪80年代起,在党的富民政策领导下,小故事村人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,经商、运输、办工厂,百业俱兴。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现在的小故事条条道路宽广通畅,座座楼房拔地而起,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居民生活年年提高。彩电、冰箱、电话早已入住平常百姓家,走在街头、听着悦耳的手机呼叫声,处处可见企业家、致富能手手持手机联系业务。全村现有大小企业6处,各种大小车辆22台。沿汇源大街开辟的商业一条街,各种店铺林立,居民家家都是万元户,全村133户人家,10万元以上的不下30户。30米宽的原山路从村中穿过,与孝义河东大街一起将整个村庄紧紧环绕。夜幕降临,五彩的路灯映照在大地上,一派万家灯火的市区新气象。
2001年5月,小故事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,2002年6月成为社区居委会后,历史又赋予了他们发展的新契机。招商引资,建设现代化的新莱芜,他们再一次牵住了勤劳致富的牛鼻子。人人都是投资环境,事事关系招商引资。现在人们谈论的不再仅仅是蔬菜价格的高低,更多的是“搞开发”、“上项目”这样的新名词。结合旧城旧村改造,房地产开发及随之带动的三产服务业,将为集体和居民带来更好的效益。
2000年4月,新一届支部成立,尚宪伟任书记。在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,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,克服种种困难,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有史以来小故事第一栋5000平方米商住楼,10家个体户有了经营场所,32户居民喜迁新居。修通了楼前柏油马路,在菜园里打了10眼机井,解决了村民种菜缺水的难题。完成了加油站二轮承包工作。划归开发区后,小故事更是日新月异,新一届支部的工作突飞猛进。他们团结一心,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,战歪风、斗邪气,努力工作,积极进取,三栋新的居民楼已初见端倪。新理念带来了新成效,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和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,居民生活日益殷实,人均收入由生产队时200元增长到2001年的3862元。村民老有所养,每年发100元的生活保障金;幼有所教,1至14周岁儿童补贴独生子女光荣费120元。在开发区“一年见成效,二年出形象,三年实现跳跃式发展”新理念的带动下,今后的小故事将会有讲不完的故事。
(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